創新

宇宙自誕生後(天地混沌?),就開始演化。地球自誕生後,就開始演化,就開始孕育第一個單細胞個體。生物一直在向征服大自然的路上走,很多生物走錯了路,或走進了死路不能再走了,或走到關鍵處再走就要演化了。這完全是一個沒有意識的運氣遊戲,大方向主要是由地球的地質,氣象所決定,小方向是隨機的。人類應該是地球上最幸運的生物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出現完全是一個沒有意識的運氣遊戲結果,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這是一個沒有外界監督,沒有預設目標的隨機演化,過程很費時,但可能已經是最高效率的過程了!

人類出現後,遊戲規則就有點不同了。人類可以有意識的和有效地改變他們的環境,大大加速人類征服大自然的步伐。中國人曾經走得比其他人好和遠,但好像走進了死路,到此止步!西方人後來居上,走得更好和遠。中國人應該好好的想想中國人爲何會走進歧途了!原因有中國社會文化政治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競爭是無情的:生物的演化,是向征服大自然的路上走。一個生物不演化,不表示其他也不演化。鷹可以算是達到食物鏈最高的地位了,那麽它停下來,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人類現在可以威脅它們了!中國曾經是地球上最先進的社會,似乎可以停下來,但是其他人會停下來嗎?中國現在落後了,要拼命的追了!

中國人要重新再上征服大自然之路,就要立即再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但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創新!不要等趕上了再討論如何創新!更不要以爲只要中國科技上了一個新的層次,自然就創新!

任何重要的科技都有“概念”和“實現”兩個方面!“概念”通常是可以用比較大衆化的語言解釋。“實現”通常是要用專業的語言解釋。“概念”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往往有點像天馬行空,即使專家也很難有把握的說這“概念”靠不靠譜!“實現”通常是可以用書本上的方法,通過一番努力,可以得到一定的結果,並可以用很具體的方法驗證,這時即使不是專家也可以有把握的說這“實現”靠不靠譜!

“概念”通常可以很簡單的概括,很容易吸引人;“概念”通常來自個人。
“實現”通常很冗長乏味,很難吸引人;“實現”可以來自個人,但更多時來自團隊!

“實現”需要大家所謂的“理科思維”:就是強調“按嚴謹的邏輯和專業理論推導”。但是我不認爲“理科思維”的反面就是“文科思維”。大家所謂的“文科”和“理科”只是教育制度的産物。原意並不是要准確的將思維方式分成二元的範疇,不過這已經是題外話了。

“概念”和“實現”同樣重要!“實現”的人才容易培訓,“實現”的人才容易評級。“概念”的人才就有點像謎,難而捉摸,要評級就像賭博,隨時可以將一個有超時代概念的天才當成庸才,或者將庸才當成天才!

要創新就要有“概念”!中國現在要追趕別人,可能會比較注重“實現”方面的人才。但是中國的社會文化政治必須能孕育有“概念”的人才。有人以爲只要中國科技上了一個新的層次,自然就有“概念”的人才。這個想法很不可取!有“概念”的人才固然會隨機的不時出現,但是如果社會沒有意識的栽培這些人才,那么只有極低比例的“概念”人才得以發揮,貢獻社會。這在以前大家普遍不珍惜人才的年代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其他科技大國都加大力度發掘和栽培人才,這種浪費人才的舊思維就要不得了!

在此要特別指出的是“實現”的過程也會孕育“創新”!當我們有了一個很具體的課題時(例如要搞明白別人如何做),往往會激發我們想出新的思維。“實現”多了,肯定對“創新”有幫助!這樣的“創新”是比夠容易保證的,不過也只是低層次的“創新”,不一定能保證“創新”一個新的課題。最後這種靠大量“實現”來“創新”是很低效率的,不適合今天競爭激烈的社會!

美國人不是靠科技上了新的層次之後才搞創新!美國人的創新是和他們的社會文化政治有關的!我們首先要明白,人類社會是不可以規範化的!我自己就不覺得在根本上宇宙存在一個範式,保證按著這個範式演化的社會就可以達到最高境界。因此先驗性地定下政府的形式是很不智的!

社會要容許“不規範”的人!這一點就好像數學上用隨機辦法找最高點時需要不時的從當前的最高點跳躍至一個低點,再由此低點找另一個更高的點!基因突變就是這個道理的一個最好例子!

競爭是無情的:一方面大家都在演化,另一方面人類是不可能真正征服大自然的,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所以人類社會注定是要不停的競爭。

人類的前途

地球上的人類很有可能是宇宙的小角色,不會在宇宙的舞台上久留。地球上的元素自我組織成爲基本的蛋白質,再自我組織成爲單細胞生物,再自我組織成爲多細胞生物,最後出現了人類。但是即使人類再愛惜和平及保護地球,太陽系的衰老最終會使得地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類必須在地球環境未完全惡化之前,移民到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人類能否離開地球到另一個星球定居,并成為新星球的最高等的生物呢?

人類是地球孕育和滋養的,人類是相對地球而言的最優化過程的結果,但是人類到了一個新的星球就要重新適應和演化。從整個宇宙的角度看,我想宇宙多個不同時空裏的星球都有高等的居住者在其星球叱詫風雲。但大部分只是在爲下一個更高等的居住者作優化試驗。很多高等生物都會在他們的星球滅亡前早早已經自己先滅亡。

人類能否離開地球呢?我想這要和地球在宇宙中的環境有很大關系。想想一個太平洋小島很難孕育和滋養出征服全地球的人類。在地球大陸上有變化多端的地形,生物,氣候,資源,...。這些都是地球大陸上人類優化過程重要的燃料:它們提供無數的挑戰和機會!太平洋小島的人類是沒有這種優化鍛煉。

因此我覺得最有機會在宇宙叱詫風雲的人類應該是在以下星球環境中孕育和滋養出來的:某一個星球的附近有一個以上相似的星球,當第一個星球的人高度發展後,他們可以用少于15~20%平均生命的時間雙程來回另一個星球。這個新星球要和舊星球有相似也有不相似的地方:相似之處在于保證舊星球人不需要掌握太高的技術門檻就可以到新星球住下去,不相似之處在于保證舊星球人有新的挑戰和機會!

理想的局面是:舊星球的人類從容地用幾代人的時間發展出一套新科技,掌握和駕馭新星球特有的地形,生物,氣候,資源;并將新星球發展起來,搞得和舊星球一樣好。舊星球的人類小規模的移民到新星球,經過幾代人的時間將新星球長住人口提高到和原星球差不多。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步驟是掌握了一些舊星球不會遇到的技術難題,爲征服下一個更不相似的新星球做好准備。

爲了能夠孕育和滋養他們去得更遠更多的星球,理想的星球環境就是有一連串的星球,與原來的星球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不相似,由一個星球移民到下一個星球所需要掌握的技術門檻越來越高。這樣就可以為人類優化過程提供無數的挑戰和機會!人類的生物學優化是很慢的,在十幾代人的時間里都看不出有什麼變化。所以這里說的優化主要是說人類借助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這些人可以不停的從一個星球移民到另一個新星球,每次全盤的移民可能需要幾代人。他們可以不用擔心星球環境惡化,只需要不停的到處找新星球定居。

當然在走出星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其他生物物種,不同的物種肯定會發生對抗。因此在符合以上星球環境中的鄰近星球上的人類注定是要過“適者生存”這個殘酷的一關!能夠在原來星球上過此關,又能夠在移民新星球的大長征過程中屢屢過關的才有機會成爲“宇宙級的高等生物”。

如果拿地球的情況看,就會發現在不同地區的地球人都很相似,都是生物學上相容的,可以通婚的,這是因爲地球的陸地以前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不同地區的人類都有點關系。這種生物學上的可相容性很重要,否則當初美洲人和歐洲人相遇的後果更悲慘:結果必然是一方完全的消滅或馴養另一方!

但是星球人移民新星球的大長征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我猜想兩個不相關的星球之間有某種想不到的原因,使它們的生物可以追溯到同一個星球的機會不大。因此星球人走出他們的星球是一個只許勝不許敗的大賭博:獎品是完全的消滅或馴養其他星球人!

我覺得地球人走出地球到處全盤移民其他星球的機會不大。這可能是地球的本身環境不具備孕育和滋養宇宙漫遊者的條件:
地球不夠複雜:現在的地球人要被淘汰再進化幾次才有更先進的智慧,情感,理智,政治
也可能是地球的星際環境不具備孕育和滋養宇宙漫遊者的條件:地球太孤單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宇宙如此大(包括時間和空間),從純理論的角度看,宇宙可否自我滋養出一個可以在其中到處漫遊的高等生物,一統宇宙?